【家提供的感受,應該是溫度,而不是負擔】
曾經有位爸爸問我:「你們都說要對孩子好好說話,但是,外面的人才不會管這些勒。孩子難道不應該先在家裡鍛鍊,體會一下這些批評、冷語,他出了社會才會習慣,免得像溫室的花朵,一被罵就一蹶不振了,不是嘛!?」
你們認同這段話嗎?
—
人類跟動物不一樣的地方是,動物要先培育外在的強悍,像是,小牛一出生就要馬上學會站起來,才不會被肉食性的動物吃掉。
而人類要先撫育的是內在的力量。
我們在18歲(成人)之前,會先待在一個由爸媽所建構的「安全堡壘」裡面,來讓內在的力量慢慢長大。只要內在力量夠強大,走出城門後,往外探索與發展時,更能擁有行動力、好奇心、堅毅力與心理韌性。
那麼,要怎麼讓孩子的內在力量長大呢?讓他感受到安全感。
—
所謂的「安全感」,是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避風港。他在這邊很安心、很放鬆、很自在。並且,即便犯了錯,也依然能感受到溫暖與愛。
假設,孩子犯了錯,我們如同外人一般,對他滿是批評指責、冷言嘲諷,甚至打罵。試問孩子會在這個安全堡壘裡,感到安全嗎?
—
孩子將來要面對的挫折更多了,不需要由爸媽特別製造出來給孩子體驗。爸媽最應該提供給孩子的,就是愛與接納,以及支持與肯定。
船總有一天要離港,當在外遇到大風大浪、顛簸挫折,想到至少有一個避風港,會永遠無條件地提供溫暖能量,內心肯定又會充滿著勇氣,無懼以對。
孩子在家裡,我們要讓他感受到的是溫度,而不是負擔。
----
澤爸的親子教養著作
→《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》(2021出版)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》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》
----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