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感受到愛的孩子,是不會放棄自己的】
這兩天是兒子的第二次段考,他這次投入準備的程度是認真的。但也因為如此,老婆不盡起了點擔憂,對我說:「希望他這次的考試是有好成績的。我擔心他都已經這麼努力準備了,如果沒有考好,會不會沮喪到放棄了。」
挫折,是每個人都會體驗過的感受。
那麼,要如何才能讓一個人,經歷了挫折後,不會放棄,依然能保持著動力與信念呢?
--
不知道你是否有看過一部電影,叫做【腦筋急轉彎】呢?
這部電影講述著是,主人翁萊莉,她的大腦中有著五種情感: 別是樂樂、憂憂、怒怒、厭厭和驚驚。滿是快樂的樂樂,始終搞不懂,為何主人的大腦裡要有憂憂。因為,每次只要是憂憂在主導大腦的時候,總是會把萊莉的心情弄到很糟。
突然,因為要舉家搬遷,到新環境生活的緣故,一次的突發狀況,樂樂與憂憂離開了大腦總部,經歷了一場冒險。在冒險中,樂樂恍然才明白到,「快樂」與「悲傷」是一體的兩面,是相輔相成的。
原來,我們都是發生了悲傷的經歷後,藉由旁人的擁抱、安慰、支持、肯定、相信、體諒…等,給予了內在強大又溫暖的力量後,就會幻化成無數個最快樂的核心記憶,放進潛意識裡,然後,再次充滿著勇氣、積極面對。
萊莉便是如此。
電影的最後,樂樂把大腦的主控權,交給了憂憂。藉由憂憂的方式向爸媽傾訴萊莉內心的難過與不安,而不再只是笑笑地裝作沒事(樂樂的應對)。萊莉的爸媽聽到了,給予安慰與理解,萊莉才又再產生新的勇氣來面對新生活。
--
一個人遇到了挫折,也是如此。
孩子如果已經很努力準備了,考試依然不盡理想。他的心情會低落、會沮喪,也會相當的挫敗。
我們要做的,是試著同理他「你都已經這麼努力了,肯定很挫折吧。」、安慰他「我知道你一定很難過,爸爸知道,抱一個。」、肯定他「雖然結果不如你的想的,但是這段時間,爸爸看到了你的堅持與認真,你還是非常棒的。」、相信他「可能是方法沒有用對,這個假日先休息一下,爸爸再來陪你看看還有什麼其他念書的方法,你一定可以的。」
正能量的對待,會讓一個跌落低谷的孩子,產生願意爬起的信念。而透過這些經歷所產生,放置在潛意識的快樂核心記憶,進而影響他將來對自己的認同與想法,像是「我可以的。」、「我要相信自己」、「好擔心喔,但是一定沒問題的。」
--
相反,如果孩子挫折了,我們對待他的方式是批評「你看你,怎麼考這麼爛」、責備「我早就說過你念書的方式不對嘛!!」、比較「你怎麼都考不贏OOO啊!」、焦慮「你都已經這麼努力了,還考成這樣,以後會不會更低分阿。」。
如此,他就不會有從『悲傷』轉為『快樂』的體驗,反倒呈現的是「比悲傷還要悲傷的事」。於是,他的悲傷核心記憶,會讓自我價值感不斷沉淪,「我真的很糟糕。」、「對啦,我就是爛啦。」、「我的確不是念書的這塊料。」
然後,就真的放棄了。
所以,孩子是否放棄,取決於爸媽是怎麼看待他的。
一個有感受到愛的孩子,是不會放棄自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