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7070073_2819318448125654_66053092319166464_o.jpg

 

有次在演講的Q&A,有位爸爸問我這個問題:「我平時都有在陪孩子,但是每次聊天時,問她問題,似乎都回答的很少,我還可以怎麼做呢?」

 

「孩子幾歲呢?」我一聽到這個問題,第一個反問的是年齡。因為,不同年齡層所造成的原因不同,以至於解法也要不同。如果孩子的年齡偏大,接近青春期的歲數,要從『關係』來解。如果孩子尚幼,則是要從『個性』來解。

 

「她五歲,女生。」爸爸說。
「她跟其他大人講話也是如此嗎?」絕大多數學齡前的孩子,對自己最親近的家人,一開口是劈哩趴啦停不下來。如果她對其他大人也是如此,多半是個性使然。
「對,只有跟她媽媽可以講比較多。」
「喔,應該是個性啦。那麼,有覺察到你跟老婆所問問題的不同之處嗎?」我想要釐清媽媽是怎麼問問題的。
「ㄟ,這我倒沒有注意。」
「你平常跟女兒聊天時,是怎麼問的呢?」
「像是….今天好嗎? 上學開心嗎? 有學到什麼嗎?」爸爸努力地想了一下。
「她是怎麼回答的呢?」
「還可以。開心啊。沒有。就回答這樣,然後,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問下去了。」
「爸爸,你很不錯喔,會想要主動與孩子聊天。或許因為個性使然,你問的問題太空泛、太廣了,導致很容易被發句點。」接著,我提供了幾點建議給他。

 

一、試著從孩子開心/有興趣的事來提問

 

如果孩子一整天當中,最開心的事是“玩角落”,可以問她:「妳今天選擇的是哪個角落啊?積木區? 還是創作區?」

 

如果孩子喜歡唱唱跳跳,就問:「今天你們還有練習上次老師教的舞蹈嗎?」

 

二、從點開始衍生

 

先從開心與喜歡的話題來打開話匣子。

 

閘口一開,就不斷地把沿著出水口往內挖掘。像是:「在積木區的話,有跟誰玩啊?」、「你有堆成什麼積木嗎?」、「最後老師說要收起來的時候,你有做完嗎?」、「堆積木的時候,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嗎?」...等。

 

如此,從玩積木這個點開始衍生,知道跟她一起玩的朋友、堆積木時的想法以及當中的經過。

 

三、有好奇再細問

 

在聊天的過程,察覺到他說的事情中,有任何好奇的地方,就再反問。

 

「某某某,好像是你第一次提到他耶,是誰主動問說可以一起玩的呢」、「你怎麼會想要把積木堆成恐龍呢?」、「沒有堆完就要收了,妳有生氣嗎?」、「你們想要疊高,後來倒了,對方不想收,那你有跟他說什麼嗎?」

 

我跟這位爸爸,當場用一些例子來練習,他很驚訝的說:「ㄟ,我老婆好像就是用這些方式來跟女兒聊天的耶,我回家再試試看。」「之後對你女兒,要減少用”今天還好嗎?”這類過於空泛式的問題囉!」我笑著說。

 

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願意跟爸媽侃侃而談。聊天,使用一些方法,才能更加了解他,進而增加話題,促進更緊密的親子關係。

#願天下家庭的親子關係能夠更好

 

----
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

----
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

 


arrow
arrow

    mewe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