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1434779_4361991270525023_6660428561451253589_n

 

週日,兒子跟妹妹一同在寫英文講義時,妹妹有個單字不會寫,問哥哥。我正要說,請她去課本查時,兒子順口說了一句:「後面有解答,妳就抄就好啦。」

 

「這個講義是何時開始寫的啊?」兒子回答得太順口,讓我不盡想詢問一下。

「上一期(半年前)就有了。」

「所以,你之前只要有單字不會,就直接看解答嗎?」

「對阿。」他也是很直言不諱的。

「你知道直接看後面的解答,是不正確的方式,對吧?!」

「我知道。」

「既然你知道,是什麼原因你還去看呢?」

「因為我不想寫講義,想要趕快做完,直接看解答比較快。」

「了解,爸爸欣賞你的坦承。」我先給他個肯定,接著說:「只是,如果要真正的能記住單字,去想、去找、去查,都比直接抄來的更好。」

 

話才講到此,觀察到兒子的表情不太對勁。

 

「兒子,怎麼啦?不想聽爸爸講這些啊?」我對於對話中的細節表情變化,敏銳度是很高的。

「嗯。」

「是認為爸爸講得不對嗎?」我問。

「不是,是覺得現在不想要聽到爸爸跟我講道理。」

「是喔。好,如果你不想聽,爸爸就不講了。」稍稍停頓了一下,我用溫和地語氣問:「我是你的爸爸,爸爸本來就是有要教導孩子的義務。那麼,你認為,像這件事情,爸爸應該要怎麼做比較好呢?」反問他。

「不知道。」他想了一下,搖搖頭。

「身為一個爸爸,我發現了這件事情,如果我是對你說一聲“不錯喔”,或是裝作沒看到,你認為適合嗎?」

「當然不適合。」

「對啊,兒子,我很在乎你的感受。所以,你認為爸爸應該要怎麼做,你是能接受的呢?」

「爸,其實你剛剛那樣子講,在平時,我是可以接受的啦。」兒子緩了一下,對我說。

「你現在跟平時的差異是什麼呢?是心情嗎?」聽到他說“平時”二字,產生了好奇。

「對阿,今天發生了一些事,心情有點悶。」

「還好嗎?發生了什麼事情,願意跟爸爸說嗎?」我關心著他。

 

原來,兒子這天諸事不順,很多事情都沒做好,而且隔天又要上學,要調整心態來面對課業壓力,才會有些煩躁,對我說了這些話。

 

後來,我們聊了一個多小時,他講述著在學習上的挫折、對未來的迷惘,以及心中理想的目標。在這個當下,我不再是一個教導他的爸爸,而是擔任一個好的聽眾,聽著他對我傾述著內心話語。

 

--

 

«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»有段是這樣說的。『身為父母的我們,教養的當下,時常會有「這樣說是為了你好」的盲點,而不經意的忽略掉孩子的感受。所以,為了能讓彼此的對話,持續擁有良好的品質,我經常會保持自覺,發現到可能需要調整的地方,都會主動關心孩子聽到的感受。』

 

對話最重要的是對彼此的『尊重』。

 

當我們願意放下權威的身段,孩子會感受到一個願意尊重與傾聽他的大人,雖然是在進行著教養的動作,但是唯有破除高高在上的高牆,敞開大門交流,孩子才會更願意說出內心話。

 

--

 

當然,如果孩子說的話,是有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的,也應該要適度地向他表達喔。

 

親子對話的進步,來自於願意為對方調整的在乎。

 

----

澤爸的親子教養著作


→《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》(2021出版)
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
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
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

----
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

 


arrow
arrow

    mewe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