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2593359_4416206585103491_8234313680779912593_n

 

有場實體的講座,有位媽媽問我:「我兒子(小六)在學校會講髒話,我該怎麼教,才能讓他不講呢?」

 

「妳是怎麼知道的呢?」我問。

「因為他被老師處罰,回來跟我說。」這位媽媽說。

「妳知道了,是怎麼跟他說的呢?」

「先問他幹嘛講髒話,然後,就跟他說講髒話不好聽,希望他改。」

「效果如何呢?」我猜想,這位媽媽會特地來詢問,應該是發生過好幾次了。

「當然不好啊,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。」

 

於是,我邀請這位媽媽與我模擬對話。他扮演自己的兒子,而我扮演成她。

 

--

 

「兒子,怎麼啦?」我扮演成媽媽率先發問。

「今天被老師處罰了。」媽媽扮演的兒子,帶有生氣的樣子。

「發生什麼事被老師處罰啊?」我先詢問事件。

「因為我講髒話。」

「講髒話喔,老師怎麼會聽到呢?」好奇著事件的細節。

「是A同學先說的,我只是在旁附和,然後,別的同學就跑去跟老師告狀。」

「你氣什麼呢?」

「我又不是故意說的,而且是A先講的,但是,我們的處罰卻都一樣。」

「所以,你覺得不公平,感到委屈,是嗎?」我試著理解他的感受。

「對。」

「你希望老師要怎麼做呢?」我想知道他感到委屈背後的期待。

「提醒我一下,或是比較輕一點的處罰,都好。」

 

講到這裡,有感受到他原本生氣與沮喪的情緒,因為我的理解之下,而漸漸地緩和了。在«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»中有提及,下層情緒腦在運作時,是聽不進任何話的。所以,『先處理情緒,再處理事情』的原因,就是要讓下層情緒腦感到安全,才會換成上層理智腦來與我們對話。

 

--

 

「你有跟老師解釋嗎?」我問。

「有啊,我講了。」

「老師怎麼說呢?」

「老師認為我也是有說髒話,所以,一視同仁。」

「了解。媽媽能夠明白你的委屈。只是,老師的觀念,很難去改變。」我稍稍地停頓一下,想確認一下孩子他這次找我對話的目的,接著詢問:「你跟媽媽說這些,是單純向我抱怨呢?還是希望我去老師說什麼嗎?」

「你聽我抱怨就好。」

 

明白了孩子的目的,對話的方向就可以朝向孩子感受與想法為主。至於,是否需要找老師討論的部分,則可以緩一緩。

 

--

 

「好,我知道了。你剛剛抱怨了一下,心情有沒有好一點啊?」我關心著他。

「有。」

「那就好,不過,如果下次在學校又發生了類似的狀況,是別人先講了髒話,你只是附和,但是,老師卻是一起處罰,你又會感到委屈的話,怎麼辦呢?」

「唉~我就試著忍住囉。」孩子輕聲地嘆了口氣。

「你認為自己能辦到嗎?」

「不知道。」

「媽媽有個提議,你想不想聽聽看呢?」他會回答不知道,也表示是帶有願意的成分。

「好啊。」

「可以試著換成其他不是髒話的詞,來表達相同的感覺,這樣就可以避免囉,像是,原本你說的是“X的!”,可以換成“真的很可惡耶!”。」不是只有要求孩子不能說,而是引導他可以怎麼說。

「好,我試試看。」

「兒子,謝謝你願意嘗試。」我肯定他的意願,因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。

 

--

 

「對了,兒子。媽媽好奇喔,你平時在家是不會說髒話的,你也知道媽媽注重這類的事情,是什麼原因,讓你在學校還是會有一些髒話的語助詞出現呢?」我問。

會如此地詢問,因為通常孩子在家裡與學校有著不同的行為表現,內心深處肯定有著否種的原因與動機,讓他在明知不好的情況下,還是想要去做。

「嗯,不知道。」兒子回。

「是跟學習(課業壓力)有關?還是跟同學(同儕認同)有關呢?」我試著用『有範圍的選擇題』的對話技巧,來幫助他釐清思緒。

「跟同學有關吧!」

「跟同學有關的意思,是因為別人說,你也想跟著說嗎?」我核對他的想法。

「嗯。」

「是什麼原因別人說了,你會認為自己也必須要跟著說呢?」

「想要展現跟他們是同一夥的吧!」

「你跟這些朋友的關係好嗎?」我問。

「有的時候會覺得格格不入。」

 

因為這位媽媽所知道的狀況,也只到這邊,所以,我們的模擬對話也停在這裡了。

 

雖然並沒有深入到她的兒子在學校人際關係的狀況,但是,也明白到,原來,孩子會在學校講髒話的原因,是為了要融入同儕。

 

知道了孩子的背後動機,假使能再使用«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»裡的對話方法,相信就能夠慢慢地讓孩子明白,不用說髒話,也是可以交到真心朋友的。

 

----

澤爸的親子教養著作


→《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》(2021出版)
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
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
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

----
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

 


arrow
arrow

    mewe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