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會跟孩子聊內心的感受嗎?
今天是女兒放暑假前,最後一次的線上視訊課,老師告知了有一位同學將要轉學,全班都很不捨。
我認得這位同學,很可愛、很有趣,對每個人都非常和善,不時還逗同學笑。我女兒時常跟他聊天,三不五時,從女兒在講述學校生活時,他也是常被提及的同學之一。
當女兒跟我們說這件事情時,我與老婆第一時間是關心女兒的心情。
「他要轉校了,妳還好嗎?會難過嗎?」
「嗯….(辨識情緒中)…還好。」女兒想了一下回。
「妳知道這個消息後,還有其他的感受嗎?(稍稍停頓)像是,失落?」
「有。」她很快地就點頭,辨識完成內心的情緒。
「妳願意跟爸爸說,妳的失落是什麼呢?」詢問感受背後的因素。
「他上個學期才剛從別的學校轉過來,我們還沒有很熟,他就要離開了。」
「所以,妳是很希望能跟他再熟識一點的囉?」我再問。
「對阿,因為我覺得他是個很棒的人。」
--
在我的新書«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»裡,有用很大幅的篇章來講述,從『感受』為出發點,引導出孩子內心話的重要性。
『感受』,是通往內心世界的閘口,就像是一個山洞外面有顆石頭,堵住了洞口。只要把石頭(感受)搬開了,就能夠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,與他進行著深度對談。
只是,當孩子對『感受』無感,像是,我們問了感受類的問題,只有得到「不知道」、「沒有阿」、「可能吧」等,搔不到癢處的答案。等於是,我們被擋在石頭之外,問不出個所以然。
原因在於,孩子尚未經歷過完整的【情緒教育】。
--
【情緒教育】有四個步驟,書中做法的描述更為詳細。
1. 認識情緒: 把心中湧出的感覺,賦予它一個名稱。
2. 辨識情緒: 讓孩子嘗試自行核對情緒的過程。
3. 表達情緒: 運用提問,引導孩子說出與此情緒相關聯的總總想法。
4. 抒發情緒: 讓情緒以不傷害自己與他人,也不影響他人的方式來疏導出來。
幾歲可以開始情緒教育呢? 每個孩子的發展不同,最早大概1-2歲左右,其實就可以了,因為當時的他,內心早已擁有最原始的「基本情緒」,像是,生氣、難過、緊張、害怕…等。
讓我們從小培養孩子的情緒教育,年紀漸增,就能夠慢慢地進行著內心話的深度對談囉。
----
澤爸的親子教養著作
→《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》(2021出版)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》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》
----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