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2183862_3862584230465732_8472955172442134898_o

 

我在國中的某次演講,與現場的家長來場模擬對話。在場的媽媽來扮演她的小孩,而我則是家長的角色。她說她的孩子很容易不耐煩,但是說她了,又會回答「我沒有不耐煩,你幹嘛要這樣講我。」

 

「女兒,請妳把手機放下囉。」這位媽媽說他們最常起爭執的事情就是手機,所以,我們以手機來當作開頭。

「好啦~好啦~~」這位媽媽相當入戲,眼神、表情都投入在不耐煩的情緒中。

「女兒,怎麼了?妳是在不耐煩嗎?」我問。

「我沒有不耐煩。」

「好,妳沒有不耐煩。」

「妳很奇怪耶,我就說我沒有了嘛!!妳幹嘛要一直說我有。」

--

 

一個人願意向他人展露最真實的自己,有個條件是『安心』。而孩子會很激動地失口否認他已經明顯外露的情緒,通常是在過往,他的情緒,是不被爸媽所接受的。像是有些人很兇地說「我沒有在生氣,我只是講話比較大聲」。流著淚說「我沒有哭。我很堅強。」

 

不被接受的意思,可能是曾經展露過,然後被罵、被打、被處罰..等,有過不好的經驗。於是,他知道承認就糟了,唯有強力否認才是生存之道。

 

如果我們發現到孩子在否認自己的情緒,請不要一直指控他「你就是有。」而是要帶有停頓的點出過往。

--

 

「我就說我沒有不耐煩,你幹嘛要一直說我有。」這位媽媽所扮演的孩子很生氣地否認著。

「女兒。」我用平穩與緩慢的語調,呼喊著她,不再多說其他的話,單純停頓且溫和看著她。幾秒鐘後,她沒回應,再輕聲地呼喊一次「女兒。」

「嗯。幹嘛!」在空氣稍稍凝結的氛圍中,她比較能平緩地做出回應。

「女兒,妳說沒有,我聽到了。」我停頓幾秒鐘,再接著說:「媽媽看到你的反應這麼大,非常抗拒的模樣,是不是因為之前妳這樣了,媽媽有兇你或罵你呢?如果有的話,是媽媽的表達方式不好,我願意調整。」

「嗯。」扮演孩子的媽媽,眼光泛紅著。

「我們現在先不說了,晚一點再聊吧。媽媽會希望妳放下手機,是因為我希望能多跟妳聊聊天,如果妳不願意,可以告訴我原因,都可以討論。如果妳有對我是不耐煩的,我也可以接受,再請妳試著用我能接受的方式來表達給我聽,好嗎?」

 

把孩子從過往的不安經驗之中解套,讓他明白我願意接受你的一切,孩子才會向我們呈現最如實的他。

 

我們要先允許他的情緒,他才會承認自己的情緒。沒有強烈否認,便能一起做出好的表達,進而有改變的契機,彼此找到更好的溝通方式。

 

#願天下家庭的親子關係能更好

#問出孩子的內心話

圖片來源:pexels

 

----
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

----
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

 


arrow
arrow

    mewe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