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2144525_3464102100313949_5046278943040140625_o.jpg

 

有次在高鐵大廳等待搭乘時,鄰位坐著媽媽與孩子,而爸爸站在孩子身旁。

 

從話語中得知,應該是買不到連號的座位,三個人必須要分開獨立坐,而孩子不想自己一個人坐,滿是生氣的臉。此時,聽到爸爸在旁一直說:

「媽媽就在後面,有甚麼好怕的。」、「都小學了,要學會勇敢一點。」、「要獨立自己坐,才能夠長大阿。」

 

先處理心情,再處理事情

 

這位爸爸滿滿的激勵言論,看似是為了孩子好,卻只讓孩子的情緒越來越大,因為激勵言論的背後,都是看不到的說服與不理解。我記得,從小到大這類的說,不管在哪,都聽過好多喔。

 

阿德勒的正向教養,曾說「要先連結情感,再糾正與討論行為。」也就是要,「先處理心情,再處理事情」。

 

因為,當心情先有了被理解的感受後,情緒才會緩和。緩和了,也比較能聽進他人說話。而此時,處理事情的話語,是傳達出"雖然這個難題是你要面對的,但是我願意陪著你一起"的心意。

 

若是懂得先處理孩子的情緒,再處理事情,相信就會多了這些話語:

 

「你會緊張,是嗎?來,爸爸抱抱。」、

「擔心什麼呢?願意跟爸爸說嗎?」、

「是啊,第一次一個人坐肯定會緊張的。」

「媽媽就坐在你的後面,你轉頭跟媽媽說話,或是牽著手,會不會降低你不安的心情呢?」

 

相信如此才能降低孩子心中的不安感,也能感受到我們的關心,連結彼此的情感喔。

 

----
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

----
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

 


arrow
arrow

    mewe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