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在校門口,接女兒放學,

一排站著都是接孩子的爸媽。

 

有位媽媽牽著幼兒園的女兒出來,

女兒流著淚,一臉的哭樣,喊著:「我要吃,我要吃。」

媽媽說:「我們沒有帶餅乾,要吃回家吃阿。」

女兒似乎沒有聽進去,不斷地說:「我要吃啦、我要吃。」

 

「妳很奇怪耶,又沒有不讓妳吃。」

「就跟妳說回家吃,怎麼這麼盧阿。」

「現在就是沒有,我們也變不出來給妳啊。」

媽媽一直拉著女兒的手,邊重複著上述的語句,

但是,女兒就是不走,拼命反抗著。

 

一旁的爸爸,也跟著說:

「現在是在鬧什麼啦?!」、

「快點走喔,再不走,回家餅乾也沒有了喔。」

.

 

我看到這個情境,想到了«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»書中寫道:

 

大腦分成左右兩個部分,

左腦熱愛並渴望秩序,

是邏輯、求實、言語的和線性的;

右腦不關心細節與秩序,

只關心整體的場景,並處理影像、情緒和個人記憶。

 

孩子年幼時,右腦占據主導地位,

還沒有掌握用邏輯和文字來表達感受的能力,完全活在當下,

必須要慢慢的整合左右腦,

才能理解世間萬物線性的因果關係。

 

當孩子有著毫無邏輯的情緒回應,如同上述的女孩一樣,

多半是右腦情緒正劇烈地波動著,

再怎麼跟她說邏輯性的道理(現在沒有,回家就能吃到),

都是沒有用的,因為她只在乎當下。

 

我們要做的:『#用右腦聆聽關注,#再用左腦重新引導』

.

 

用右腦聆聽關注的目的,

回應了他右腦的情感需求,讓他「感到被理解」。

 

我們可以這麼做:

蹲下來、眼神平視、語氣溫和地說:

「妳好想吃餅乾喔,是嗎?」

「嗯。」

「我們沒有帶餅乾,妳吃不到,媽媽感覺妳有點生氣,有嗎?」

「有。我想吃餅乾。」

「好,媽媽知道妳想吃餅乾,抱一個。」

 

當她的情感需要被理解、被滿足了,

觀察到情緒稍稍穩定了,

右腦的波動就會減緩,

力量還很微小的左腦便可啟動了。

 

「媽媽明白妳想吃,只是我們沒有戴,在家裡,怎麼辦呢?」

「不知道。」

「為了能讓妳快點吃到,我們走快一點點,一到家,洗好手後就馬上吃餅乾,妳覺得呢?」

「好。」

「我們走吧。」

 

回到了讓負責邏輯的左腦來運作,

我們講述的因果關係,她才能聽懂,不執著於當下,

溝通才會順暢喔。

 

其實,這跟常聽到『先處理情緒,再處理事情』,

是一致的喔。

 

#願天下家庭的親子關係能更好

 

----
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

----
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

 
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we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