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帶著家人旅遊,
有次,在飯店用餐時,
注意到隔壁桌,有對母女的對話。
「我要去倒果汁,妳要喝嗎?」媽媽問女兒。
「我要,等一下再自己弄。」貌似約5-6歲的女兒回。
「我已經要去了,順便替妳倒就好了。」
「不要,我要自己倒。」
「沒有,妳每次倒果汁都會灑出來。」
「但是我想自己用嘛!」
「妳就坐好等我。」媽媽很堅持的走了。
「><.........」女兒似乎不太高興的神情。
女兒已經很明確的表達了她的意志,
但是媽媽聽了卻絲毫不給予討論的空間,
直接要求「聽我的就對了」。
.
相信這位媽媽也想信任孩子,
可能是因為過往的經驗,
讓她的心中,有了擔憂與煩惱,
於是,放不了手。
只是,女兒沒有從自我嘗試中獲得成就感,
沒有在完成後從爸媽的肯定裡獲得價值感,
於是,在心中產生「媽媽總覺得我不行」,
容易對自己越來越沮喪,也越沒自信。
.
如果是我,可能會有以下的對話:
「我要去倒果汁,妳要喝嗎?」我問女兒。
「我要,等一下再自己弄。」她回。
「妳想要自己試試看喔,只是妳之前有幾次倒果汁的時候,有灑出來過,爸爸擔心妳等一下如果灑出來了,怎麼辦呢?」我提出我的擔心。
「我這次不會。」
「好啊,如果妳等一下成功了,當然很棒,但是,如果真的發生了,妳覺得可以怎麼預防呢?」
「我不知道。」
「爸爸很欣賞妳想要自己嘗試,所以,有個提議,妳願意聽聽看嗎?」我以欣賞她的角度來提出雙贏辦法。
「好啊。」
「我陪妳去,主要是妳來倒,如果太滿了,我會提醒妳,然後,直接先喝幾口再回來,妳覺得呢?」我繼續說:「假使過程中有不小心灑到地上,我們還是要去跟服務人員說,並且道個歉喔。」
「好。」
「我們走吧。」
.
孩子有主動嘗試的意願,是很棒的事,
更能讓他在過程中,獲得自信的成就。
同時,我們再給予適度的稱讚,
他就會發自內心感覺到,
「爸媽覺得我很棒」的價值。
即使又出錯了,也沒有關係,
因為,每一次的犯錯,
都能累積他下一次做對的經驗值。
----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》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》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》
----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