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澤爸,想跟您請教。孩子都只堅持他要做的,完全不理會我,怎麼辦? 像是晚上要洗澡了,我先提醒他(六歲)要收玩具,準備洗澡睡覺,他回答“好”了之後,還是不動作。過了幾分鐘,我再提醒他要收囉,彷彿沒在聽的樣子,都不回我。又一直講了好幾次,最後我暴怒了,他才一副滿臉委屈、被嚇到的樣子,慢慢地把玩具收好,去洗澡睡覺,但是離一開始我叫他,已經過了50分鐘。我也不想這樣,看著他,心裡好後悔,但是每天都要上演一遍,真的好累喔。澤爸,請你教教我啊。」
--------
不管是睡覺、收玩具、出門、吃飯…等事情,當孩子的堅持度高,只想著自己要做的事情,完全聽不進我們的提醒與告知,經由不斷地三催四請都不予理會,直到大吼了,才不情願地去做。而我們的情緒一上來,短時間收不回來,還會無奈地唸他:「為什麼我好好講的時候,你不去,一定要到罵人了,你才動作呢!」
應對這樣的狀況,首先還是要先看孩子的年紀,年紀尚幼的孩子,由於自主能力與時間觀念未能建立的情況下,建議還是多以引導、共同與玩遊戲的方式,增加動機,從被動變主動。
而六歲的孩子,則有以下幾個方法可以試試看。
一、 事先提醒
接近洗澡的時間,上述的狀況已經發生過好幾次了,我們可以在他準備要玩之前,先暫停動作,到他的旁邊,眼神平視地說:「兒子,現在八點半囉,如果你要玩的話,大概玩到九點喔,媽媽希望你能夠早點睡覺。如果太晚睡,擔心你明天起不來,或是白天太累,甚至會影響健康。」提醒時間,也說明原因。
玩之前的提醒,與正在玩的提醒,差異在於他有沒有把我們的話聽進去。正在玩的時候,專注力都在玩具上,興致也正高昂,我們講的話,基本上都是左耳進右耳出。
沒有收玩具的認知,我們要求他收,興致被打斷,當然只會有情緒上來。
通常年紀越長的孩子,先與他事先提醒,時間到了,彼此再討論,頂多緩衝個幾分鐘,多半都是可接受的。
二、 有限制地反問
洗澡時間到了,孩子不願意收,我們除了命令與提醒之外,還能怎麼說?試試看以下的對話:
「時間到了,要收玩具囉。」我們說。
「好。」孩子說。
「既然你回答“好”了,怎麼感覺沒有要收的意思呢?」(提出好奇)
「再等一下。」
「可以啊,你覺得還需要再玩多久呢?」(反問他的想法)
「不知道。」
「如果你不知道的話,因為現在已經有點晚了,媽媽擔心你明天會起不來。那麼~再玩5分鐘,可以嗎?」(提出原因與想法)
「啊~才5分鐘喔。」
「如果你不希望只玩5分鐘,你希望玩多久呢? 有點晚的關係,媽媽覺得最多只能再玩10分鐘,不能再多了。」(提出限制)
「我要10分鐘。」
「10分鐘到了,你會自己注意呢?還是要媽媽提醒你?」(產生覺知)
「我要媽媽提醒我。」
「可以,我等一下提醒你了,就是立刻收,沒有再等一下囉。可以做到嗎?」
「好。」
在對話中,雖然都在反問,但是已經把『規範』、『限制』以及『原因』放在裡面了。反問的優點,就是引發孩子的覺知。讓他自己去思考,並且說出答案。通常對於自己說出來的時間,也比較有意願去執行喔。
相信我們所進行的對話會與上述不同,希望能夠多多靈活運用。
三、 有關聯性的後果
假使時間到了,依然不收,甚至開始有情緒、哭鬧了。因為有前車之鑑,知道他可能會有這些狀況,當他不要收的時候,就要告訴他,願意做的正向後果,以及不願意做的有關聯性的後果。
「兒子,10分鐘到囉。」我們說。
「再等一下,快好了。」孩子說。
「沒有等一下囉,請你要現在收了。」
「我不要。」
「媽媽知道了你不想要,只是時間真的太晚了,如果你現在願意收玩具的話,媽媽可以陪你收一點,然後,洗完澡時間夠,我們可以聊一下下天再睡覺。」接著說:「如果你不願意收,可以留著明天收,只是不能再玩了,要馬上去洗澡,然後直接睡覺。而且,明天在洗澡前,就不能再玩玩具了,因為我們討論的時間,你都不願意去做。」
相信,他會大哭不已,我們就堅持執行,一邊陪他洗澡,一邊陪他哭吧。到了隔天,他忘記了,我們要提醒他不能玩玩具,當然,也是堅持囉。
四、相信與稱讚
「媽媽,我可以玩玩具嗎?」再隔天的洗澡前,孩子如果問了。
「可以啊,只是媽媽擔心,我們講好的時間,你又說不要,怎麼辦?」
「我這次會做到。」
「嗯,我也相信你可以做到。兒子,你覺得媽媽是可以相信你會做到的嗎?」
「可以。」
在對話中,傳遞出我們對孩子的信任,讓他感受到,在我們的心中是個有價值的人,相信他會更加堅守約定。
他準時的收了,請不要吝惜我們的稱讚喔。
以上的方式,不會一次就成,肯定需要來來回回好幾次。畢竟,他就是個孩子啊,讓我們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,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,培養他的自主能力,需要一直三催四請的次數,絕對會越來越少的。
#願天下家庭的親子關係能夠更好
----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》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》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》
----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