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Dec 24 Tue 2013 10:14
不可以摸地板喔!
- Dec 17 Tue 2013 11:18
試著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,一同去解決問題,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加勇敢跟茁壯。
澤澤假日都有去上如果劇團的兒童戲劇課程,
上課的時候都相當開心,澤澤很喜歡如果的老師們,也跟同學們越來越熟識。
不過中間有2堂課,因為有事情無法在該時間上課,只好找別的時段來補課。
- Dec 17 Tue 2013 11:16
對於孩子, 要當個協助者,而非監督者。
對於孩子,
要當個協助者,而非監督者。
因為只有監督者才會生氣打罵,
而協助者則是在旁幫忙引導。
當孩子不吃青椒時,
監督者爸媽,會努力的說服、強迫孩子硬把青椒吃下去,因為青椒對身體好,不可以挑食,不吃就是「不對!!!」。
協助者爸媽,會想很多辦法讓孩子讓孩子吃青椒,像是變成不同的料理,目的只是協助孩子把有營養的食物吃下肚,而非癥結在是否挑食的對與錯。
- Nov 03 Sun 2013 23:57
父母是孩子的學習榜樣, Children See, Children Do
- Oct 25 Fri 2013 10:42
[親子好文分享]在孩子心裡飛翔
最近看了一本親子書,有段寫的相當好,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。
「許多家長都一再地去要求兒童去勝過別人。請問,你一定得要求一隻天生善於飛翔的老鷹來與斑馬比賽跑步嗎?比輸了又說老鷹不知恥、沒有榮譽心! 那為何孩子沒有自信? 因為孩子必須永遠看著別人,才能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、做的對不對!大家一天到晚給孩子意見,長大了又說孩子沒有主見,總是成天需要專家或老師給意見。真是夠了!」 by 在孩子心裡飛翔
這短短的幾句,主要說明了兩個意涵
「找到孩子的天賦,而非通才式的要求。」、
- Oct 09 Wed 2013 10:38
「堅持」與「再試一試」
- Sep 30 Mon 2013 00:38
怎麼與不同階段的孩子問問題?
跟孩子的溝通其實是要有技巧跟方法的,更要隨著孩子的年紀而有所改變,特別是問問題的方式。
當孩子還小的時候,剛剛學會講話以及剛剛學會聽懂大人的話語,那就要用「是非題」,最好再加上手勢及動作。
Ex: 你要吃麵嗎?
當孩子再大一些,大約1歲半~2歲多的時候,孩子開始很喜歡說「不要」去控制大人,那問問題的方式就要改成「選擇題」。
Ex: 你想要吃飯還是吃麵?
當孩子懂低越來越多的詞彙跟句子,可以跟大人溝通的時候,那我們問孩子的方式可以變成「申論題」。
Ex: 你中午想要吃什麼?
孩子再大一些,俱備不錯的表達能力,有點像是小大人般低跟你聊天講話的時候,那問孩子的方式,就可以演變為「從廣而細」的「開放式低衍生題」,也可以觀察孩子的表達能力及思考邏輯。
- Sep 04 Wed 2013 16:11
讓孩子知道後果比處罰孩子更重要
- Sep 03 Tue 2013 11:19
大人的「理所當然」≠ 孩子的「理所當然」
- Jul 24 Wed 2013 09:39
我應該要這麼做的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