澤澤假日都有去上如果劇團的兒童戲劇課程,
上課的時候都相當開心,澤澤很喜歡如果的老師們,也跟同學們越來越熟識。
不過中間有2堂課,因為有事情無法在該時間上課,只好找別的時段來補課。
但是我一跟澤澤講,要去別班補課的時候,澤澤卻是意外低滿臉不願意。
澤爸:「為什麼不想去上呢?」
澤澤:「因為我都不認識那些小朋友。」
澤爸當時的念頭只有一個,
就是「錢都已經付了,如果不去上課就等於是浪費錢。」
而且「不就兩台課而已,同學都不認識又有甚麼關係,一下子就過啦!」
正當我想要去說服(更可以說是"命令")澤澤,無論如何就是要去上課,同學不認識也沒關係,因為賺錢辛苦阿.......的時候
我突然想到~
「不去補課就是浪費錢」「同學不認識也沒有甚麼關係」是父母自己的觀點,不是孩子的。
如果我用這個觀點去命令澤澤去上課,即使他被迫去補課了,也一定是不開心的,
那我何不站在他的立場上,一起去了解他的問題,然後再討論怎麼解決呢?!
而不是只是站在爸爸的角度上去看事情。
澤爸:「所以你不想去補課,就是因為那些同學妳都不認識囉?」
澤澤:「恩!」
澤爸:「你還有老師阿~你不是很喜歡花花老師跟布魯托老師。」
澤澤:「是阿~可是......」(還在很猶豫中...)
澤爸:「兒子阿~如果你不想去,那就不要去,爸爸不會強迫你。只是,爸爸看你這麼喜歡上如果的課,每次上課都好開心喔,那有兩次課沒上到,爸爸只是覺得好可惜!」
澤澤眉頭深鎖,看似在做內心的掙扎。
澤爸:「沒關係,你再自己想一想,或是我們可以去問問看花花老師跟布魯托老師,看看有沒有甚麼辦法可以解決。如果你想去補課的話,你就再告訴我就好了,爸爸就配合你,不想去也沒關係。」
澤澤:「好!」
下一次去上如果戲劇課程的時候,兒子就去找老師們,訴說著他的煩惱,講完後,興高采烈的跑來找我。
澤澤:「爸爸,我可以去補課了。」
澤爸:「喔~不是擔心那些同學你都不認識嗎?」
澤澤:「花花老師說,如果我不好意思的話,可以先坐在最後面,不用跟大家坐在一起,然後布魯托老師會陪我。等到我比較熟悉了之後,再跟大家玩再一起就好了。」
澤爸:「喔~這麼好喔!所以你願意去補課囉~」
澤澤:「對阿,我可以。」
澤爸:「哎呀~真可惜,本來我還想說不用陪你上課,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呢!!!呵呵~」
拋開現實(錢)的束縛,脫離父母身份的枷鎖,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跟討論,一起想辦法解決。
其實,孩子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加勇敢跟茁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