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六,我提醒女兒要洗便當盒,她卻生氣了。把抱枕悶著頭,一副不想說話的模樣。
我只有帶著堅持的語氣,提醒她:「星期五的便當盒,最晚今天中午前一定要洗。」
她沒有回話,我也離開做自己的事了。
--
才沒5分鐘,只見女兒自己跑去洗了。我觀察她應該是不生氣了,才問她。
「剛剛爸爸提醒洗便當盒,妳悶著頭,怎麼?在生爸爸的氣嗎?」我說。
「對。」女兒回。
「氣爸爸什麼呢?」
「我已經有自己的計劃,不想要你提醒。」
「喔~爸爸不知道阿。妳的計畫是什麼?」
「先把早餐吃完,再把跟哥哥玩的桌遊收好,最後才是把便當盒跟早餐的盤子一起洗。」
「計畫的很好啊,我在問妳的時候,妳怎麼不跟我說?」
「因為我在生氣,我不想講。」
「了解,爸爸要告訴妳,之後,妳只有跟我說“爸爸,我記得,我有安排好了。”爸爸絕對相信妳。」
--
「女兒,不知道妳有沒有發現到。如果是之前,妳生氣了,可能要20分鐘,而妳剛剛只有5分鐘左右,就沒生氣了耶。」
「有。」
「妳有覺得自己在情緒上面有進步了嗎?」
「還好。」
「還好的意思是?的確有進步,但是妳希望能更好嗎?」
「不是,是因為我覺得還是很常生氣。」
「喔,妳也發現到有進步,但因為還是很常生氣,所以才會說還好,是嗎?」
「嗯。」
「妳認為,我們是可以生氣的嗎?」
「可以啊。」
「既然是可以生氣的,怎麼對於常生氣,感到有點氣餒呢?」我問。
「因為我希望能夠像爸爸一樣,幾乎不太生氣。」
「妳希望跟我一樣,爸爸很開心。只是,我們相差幾歲?」
「30多歲。」
「是啊,妳認為照著現在進步的幅度,到我現在的年齡時,有沒有機會跟爸爸一樣呢?」
「嗯,應該是有機會的。」她整個人開心了起來。
「是啊,所以,爸爸要謝謝從以前到現在,在情緒的控管上,如此努力的妳。」
「但是,我都覺得我沒有努力耶?!」
「喔,什麼意思?」
「因為,我不覺得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。」
「那麼,妳的生氣程度,從20分鐘降到5分鐘,是怎麼辦到的啊?」
「我覺得人的想法真的好神奇喔。」
「怎麼說?」
「生氣的時候,我會告訴自己“我可以贏它(生氣)”,結果就真的不氣了。」
「面對生氣,也是一種努力啊。妳怎麼會想到用這樣的方法啊?」
「是爸爸之前告訴我,我們可以生氣,只是,生氣了,要找方法來調適。」
「妳還試了哪些方法呢?」
「看書、畫畫、自己一個人冷靜。」她想了一想,邊說邊數。
「妳真的好棒喔。妳有欣賞找了好多方法來控制情緒的自己嗎?」
「有,我有。」女兒肯定的點點頭。
--
從一個洗便當盒的情緒衝突,衍伸與孩子的深度對談,內心非常的享受與喜悅。
享受的是,孩子願意跟我說她的內心話;喜悅的是,能夠和女兒有著緊密的連結。
好愛與孩子有著如此的對話。
#親子對話
----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》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》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》
----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