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老婆約好下午1:20要一起約會看場電影,
因為她早上有事,預計到12:40,
我與老婆講好,最慢12:45在門口接她。
12:50....12:55.....快要13:00。
看著手錶上的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,
內心非常的著急,
心裡當然也有點生氣,
埋怨怎麼如此之慢。
—
就在13:02,看到老婆在對面急忙著小跑步過馬路,
發覺到她的神情是緊張的,
也能聯想到,應該是有原因耽擱了。
「剛剛什麼事情耽擱啦?讓妳比較晚出來。」
她一到我身旁,已能好好的關心,
也表示我的情緒是平復了。
老婆述說著剛才發生的過程,
我聽著聽著,回應了一句:
「想必妳當時一定很著急喔。」
「對啊,我一直在看時間,好擔心來不及。」她說。
心中「呼~」了一聲,
幸虧沒有隨意地發洩情緒。
—
我最近很喜歡這句話,
「想必你當時........」
孩子跟同學有了糾紛,
「想必你當時一定很生氣吧。」
孩子被老師責備了,
「想必你當時多少有些難過囉。」
孩子在競賽中輸了,
「想必你當時可能有點失落吧。」
這句話傳遞了,
我願意站在你的角度,
來理解你當下的感受。
—
很多事情的發生,指責與碎念,
只是站在對立面來抒發內心的不滿,
反倒讓對方滿是無奈與委屈。
能讓事情有好轉的,
往往是與他人之間的連結。
當一個人的感受被理解了,
連結也因此而產生了。
----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》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》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》
----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