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前有一場小型分享會,有人向我述說著她跟爸媽的相處。
她說:「我覺得我爸媽很偉大,不管我在哪,在外地旅遊、國外唸書,都會想辦法打電話給我。」
我聽到這句話,心中不經泛起好奇之意。
「妳爸媽打電話給妳,妳用的詞不是貼心、很疼我,而是用”偉大”二字。妳跟妳爸媽相處的還好嗎?」我問。
「嗯....就這樣囉。」她聳了聳肩。
「妳平常跟爸媽相處時,感覺是什麼?」
「無奈吧!」她想了一下,說出自己的感受。
「無奈什麼呢?」
「因為,我目前在他們的公司上班,每天都必須要跟他們見面。」
「妳不想?」
「工作的時候還好。下班了,就希望他們不要再一直打給我。」
「妳覺得爸媽會一直打給妳,是希望在你們之間的關係上,有什麼期待嗎?」
「嗯,我知道他們會想盡辦法打電話給我、找我、跟我講話,是為了要彌補之前發生的事。」
「妳願意接受嗎?」
「不。」她搖搖頭,繼續說:「我已經跟他們講的很明白,我是個獨立的個體,希望他們可以懂得尊重我,彼此保持一點距離。」
「這句話,妳是什麼時候跟爸媽說的呢?」
「嗯.........國中的時候。」
「當時發生了什麼事呢?」
「.........唉........別說了,說了,我會大哭。」我想,她已經想到當年的情節了。
經歷了上千場的演講,我發現,親子之間最重要的東西,不是物質、不是成績、也不是教養(當然這些也是重要的)而是,關係。
關係不好,青春期時,溝通不想說,教養不想聽。爸媽大罵:你這是什麼態度,關係更加疏遠了,呈現負向循環。
關係不好,孩子成年了,平時不會來探望我們,若來電話,必是缺錢。
親子之間的關係深度,關係著孩子十八歲離開家之後,一直到我們老了、走了,這中間所聯繫的唯一的理由。
要如何增進親子關係呢?端看從孩子0-18歲之間,我們是怎麼對待他的。
再忙,也願意花時間來陪伴他們;
溝通,不是只要說教而是大量的聊天;
教養,穩定情緒不打罵,溫和又堅定;
重視,孩子的心情,而非只看成績與表現;
期望,放下父母的高標準,看到孩子的亮點。
讓我們透過每天一點點的情感堆疊,一起來增進彼此之間的關係厚度吧。
記得~關係才是一輩子的。
#願天下所有家庭的親子關係能更好
----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》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》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》
----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