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兩天,女兒有點感冒,
今早昏昏沉沉的,起不來。
澤澤要提早到校擔任糾察隊,
我先送澤澤上學,再回來接女兒,
順便讓她多睡一點。
我回來了,
老婆說:「女兒問可不可以請假,因為她還想睡。」
我直接去房間看看女兒。
--
「女兒啊?妳還好嗎?」我先關心她的狀況。
「想睡覺。」女兒的聲音還是有點無力。
「有哪裡不舒服嗎?」摸摸她的額頭,沒有發燒。
「沒有,就只是想睡覺。」
「媽媽說,妳想請假睡覺,是嗎?」
「嗯。我想整天請假(其實是半天,因為小二讀半天課)。」
「妳覺得自己有不舒服到要請整天嗎?」
「沒有。」
「那~爸爸有三個建議,妳想想看喔。1. 如果妳醒了,現在起來,時間還來得及,不會遲到。2. 妳想再睡一下,我們請早自習就好,第一堂課前到。爸爸陪妳去跟老師說。3. 請半天,但是妳在家只能休息跟做靜態的事,沒有玩、也沒有電視喔。妳想一想,想好了再跟爸爸說。」
我沒有否定她的想法,
而是一起討論,
加上選擇與限制,
再讓她思考。
--
過了一會兒,
女兒很快的就穿好制服出來了。
「所以,妳決定要現在上學?」我問。
「對。」女兒肯定的回覆。
於是,快速的吃了早餐、刷牙,
沒幾分鐘就出門了。
--
在路上,我好奇問她。
「是什麼原因讓妳選擇了現在出門?」
「因為我不想要在早自習時進教室,也不想要在家休息這麼久。」
「是喔,早自習結束時進教室,也不喜歡喔?」因為我認為這是個還不錯的選項。
「對啊,因為我進門時,大家都會看我。」
「同學在看妳的時候,有什麼感受?會擔心或緊張嗎?」
「都有。」
「擔心什麼呢?」
「擔心他們會笑我。」
「笑妳什麼啊?」
「笑我:哈哈,妳遲到囉。」她還模仿了一下。
「哇~被笑的感覺真的很不好。妳曾經有被這樣笑過嗎?」我想到,她的感受可能與過往經驗有關。
「有一次,在小一的時候。真的很奇怪耶,遲到就遲到啊,幹嘛要笑我。」她似乎想到過往,還是有點小生氣。繼續說「所以,現在有人遲到了,我會做著自己的事,不會特地去看他們,因為,我知道這個感覺是不好的。」
「當時,很難過嗎?」我關心反問。
「嗯。」
剛聊完,也正好到學校了。
我先抱抱她,緩和一下情緒,
才趕緊匆忙說聲掰掰,進去了。
--
我們的每一個感受與決定,
其實都有其背後的原因、想法與經歷。
透過發問與對話,
一層又一層的沿著線頭往上游探索,
才能夠理解孩子內心的整段心路歷程。
--
找機會,還要跟女兒回朔過往,
試著感受當時被取笑時的情緒,
然後,允許、接納、重新面對。
同時,欣賞當時那個充滿勇氣的自己。
一早的小插曲,
就運用了一個溝通技巧與簡單的內心對話。
覺得有趣,
分享給你們。
----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》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》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》
----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