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候,沒有說白的結局,說不定會更加的有趣。「一直一直往下挖」就是如此。
書中,有兩個小男孩山姆和大衛要去挖寶。
兩人還下定決心,沒有挖到奇妙的東西決不停手。
接下來,挖著、挖著;往下挖、往右挖;一起挖、分開挖,
真可惜,不斷地與"奇妙的東西"錯過。
最後,挖的太累了,決定先休息一下。
突然~往下一掉,掉回了原點,
故事就....結束了。
沒有錯,故事真的就結束了。
我第一次讀這繪本給澤澤聽的時候,也真的有點錯愕。
然而,我想~這作者是出過「這不是我的帽子」這經典繪本的Mac Barnett,
那~「一直一直往下挖」一定沒有這麼簡單。
「這不是我的帽子」也是屬於開放式結局的繪本。
然而,開放的結局,卻可以讓每一位小朋友有著不同的解讀、看法與想法,
甚至對於在書中的每一個角色跟每一個行為,都可以與孩子一起做足討論。
是個可以大大衍生的繪本。
「這不是我的帽子」是如此,
「一直一直往下挖」一定也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,
於是,我帶著澤澤再重新來翻閱「一直一直往下挖」。
「一直一直往下挖」,在精鍊的文字與滿滿的圖像底下,果然有著大大的學問。
文字沒有描述之下,陪著孩子一起觀察,哪一個是山姆,哪一個是大衛;
順著文字的鋪成,讓孩子指出鑽石的位置;
隨著一次又一次的下錯決定,讓孩子與山姆大衛一同感受失之的交臂的遺憾;
看著男孩與狗狗的眼睛,感受其角色眼神移動的微妙變化;
看著衣服越來越髒、越來越累,讓孩子知道,要收穫不是那麼容易的;
而我最喜歡的一句話,
當山姆與大衛最後掉落在家中門口時,說:「我們遇到的這些事,多麼奇妙啊!」
接著,兩人就回家去了。
故事的一開始,山姆與大衛決心一定要挖到"奇妙的東西"
而故事的最後,用「我們遇到的這些事,多麼奇妙啊!」來做呼應。
此時,我們可以問孩子「他們好像什麼都沒有挖到,那怎麼都不難過呢?」
或是問孩子「山姆跟大衛想要挖"奇妙的東西",那為什麼最後會說"我們遇到的事情,多麼奇妙呀!"呢?」
不管是「過程比結果重要」、「凡事無法盡如人意」、「樂觀以對」...等。
都可以放開懷地與孩子盡情討論,
這~就是開放式結局,沒有標準答案的樂趣喔。
--
「一直一直往下挖」網頁介紹:
http://topic.cwbook.com.tw/reader/2015/dig/
「一直一直往下挖」的影片介紹
--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