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9629634_2857607930963372_4102596535445880832_n.jpg

 

上週有場特別的講座,現場有爸媽,也有孩子一同在場聆聽。我開頭的第一句話,就是:「溝通的改變,是雙向的。爸媽要改,孩子也要學。」

 

也因為狀況特殊,我採取了平時在工作坊才會使用的模式,引導親子雙方,深入思考在每個爭執的背後。

 

首先,我邀請爸媽思考幾件事:

「我與孩子最常發生的衝突是什麼?」(Ex: 孩子的成績不理想,時常粗心。)

 

「衝突的當下,我們的情緒是什麼?」(Ex: 生氣。)

 

「產生情緒的因素,是因為我們對他有怎樣的想法與期待?」(Ex: 氣他不認真與粗心、氣他明明會但卻永遠成績不如預期)

 

「我們的想法與期待的背後,是愛孩子?還是不愛孩子?」(Ex: 當然是愛)

 

「如果是愛,我們用了什麼方式來跟孩子說話?」(Ex: 你怎麼這麼不認真啊! 你是笨蛋嗎? 如果再沒有考好,扣零用錢)

 

「這些說話方式,他感受到我們的愛嗎?」

 

我在每句之間,都會做個很深的停頓,讓爸媽自行思考與回答。往往到了最後一句,會陷入一段很長的沉默。

 

接著,引導父母之後,再換引導孩子。

 

溝通的重點

 

溝通的重點,並不是講的人講了多少,而是聽的人聽進了多少。

 

我們對他的愛與期許,沒有用好的方式來表達,反倒是用責備、批評、辱罵與處罰,他根本沒有感受到我們的愛,只有從話語中,感受到: 難過、生氣、挫折…等負面情緒。

 

我們其實不是故意的,只是用了從小被對待的習慣用語,複製、貼上在孩子身上。

 

我們不知道有什麼好的說話方式,或者也可以這麼說,我們很不習慣用好的方式來說話。

 

練習表達: 一致性對談

 

演講的最後,我帶領親子一起,練習可以怎麼表達。

 

如同薩提爾的一致性對談,關注自己、關注他人、也關注環境。

 

如實的貼近自己的內心,真誠的表述情緒與感受,告訴孩子我心中的期許,接納他不如預期的失落,最後討論可以怎麼做的方法。

 

像是:「孩子,你對自己考得這個成績,可能感到沮喪以及難過。媽媽看了,我也有一點失望,畢竟,你這次準備的這麼努力,我原本以為分數能再高一些的,當然,不管你考幾分,媽媽都愛你,我們來看一下考卷,有任何不懂的地方,媽媽陪你弄清楚,再一起討論有什麼方法,可以讓你下次穩穩拿到分數。」

 

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

 

雖然這樣的表達方式,需要較長的時間、更要不斷地練習,還須面對自身要說出口的扭捏。

 

但是,唯有如此的表達,孩子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我們的愛與關心,連結彼此的良性關係。

 

#願天下家庭的親子關係能夠更好

 

 

----
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

----
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

 


arrow
arrow

    mewe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