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片 2015-9-4 下午9 50 15    

 

吉莉安.林恩的故事

 

吉莉安.林恩(Gillian Lynne),在老師的眼中是個問題學生.不僅功課一塌糊塗,還經常影響課堂的進行.不是動來動去發出噪音,就是猛盯著窗外看,老師得被迫暫停教課,把吉莉安的注意力拉回來,但她卻又開始干擾身邊的小朋友。學校始終認為吉莉安有某種學習障礙,建議林恩的媽媽把林恩轉往特殊教育學校。

 

後來媽媽帶林恩去看了心理醫生,醫生讓林恩獨自留在診間,走出房間後把書桌後面的收音機打開放出音樂,再與林恩媽媽一同在外面,透過可以看見裡面的玻璃窗觀察著林恩的一舉一動.隨著時間的過去,林恩慢慢地卸下心防,隨著音樂在房間四處遊走.醫生與林恩媽媽看著林恩的舉動十分的驚訝,此時,醫生轉頭對媽媽說:「林恩媽媽,林恩沒有生病,她只是有跳舞的天份.妳要做的不是找心理醫生,而是帶她去上舞蹈課吧.」因為林恩的律動是隨著音樂的渾然天成後來,原本被學校放棄的林恩,最後成為享譽全球的當代編舞家,創造了幾齣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,「貓」與「歌劇魅影」.

 

如果林恩一直都被貼上『學習有問題』的負面標籤,沒有找到一個可以看懂她的大人,我想~她的一生只會吃藥抑制來度過餘生吧.

 

小荳荳是不乖的孩子

 

『窗邊的小荳荳』中,才小學一年級的荳荳,就被學校給退學了.荳荳在上課時會不停把課桌蓋打開、關上,重複近百次.還會突然站了起來,而且一直站在教室的窗戶旁.會不時地對著馬路說話,或大聲問著燕子「你在幹什麼?」...總總讓老師感到困擾的舉動,無法繼續上課的無奈,只好選擇讓荳荳退學,就因為小荳荳無法像多數人一樣可以乖乖地坐著.同時也被貼上了『不乖』的負面標籤.

 

『乖』與『不乖』的標準到底是什麼?是否聽話?是否守規矩?是否可以坐足數十分鐘安靜地聽老師上課呢?

 

有沒有這個可能性~每個孩子都擁有其專屬的獨特氣質,只是我們沒有看懂孩子罷了.

 

『窗邊的小荳荳』的主角小荳荳與林恩一樣,很幸運地小荳荳遇到了看懂她的校長-小林宗作校長,以及進入了能理解她的學校-巴氏學園.

 

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

 

一般都是由大人發問,小孩再回答問題的標準模式,遇到小林校長的第一次,小荳荳就對著校長發表長達4個小時的話;一般大人看到小荳荳在挖糞坑找錢包,只會很生氣地說「妳在幹什麼?」或是插手幫忙「妳不要弄了,我來幫你.」但小林校長只說了一句:「弄完之後,記得物歸原位.」;一般大人只准讓孩子穿著泳衣去游泳,但小林校長卻讓孩子們脫掉衣服,光著身體在水裡盡情的嬉戲,只因為覺得「光著身體游泳比較舒服啊.」;一般大人在吃飯時,都會要求孩子「不要說話,乖乖吃飯.」但小林校長卻對學生們說:「吃飯時一定要心情愉快,大家可以邊聊天邊吃.」

 

小林校長這些種種與一般大人的不一樣,讓小荳荳深深地愛上了這間學校.就因為小林校長覺得「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.」

 

「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」的觀念,讓小林校長可以看到每位孩子的獨特性.順應著孩子的天性與個性,找到最適合的方式去應對孩子.傾聽著小荳荳講四個小時的話,讓荳荳覺得安心與溫暖;提醒著小荳荳挖糞坑的行為,而非一昧地制止或插手,讓荳荳覺得被信任與滿足;小林校長讓孩子們光著身體游泳,可以一邊吃飯一邊聊天,讓荳荳覺得舒服與自在.

 

當我看著『窗邊的小荳荳』一書時心裡想著,如果我的孩子在學生時期,遇到有一位師長可以讓他覺得安心、溫暖、信任、滿足、舒服且自在的話.我的孩子是多麼的幸福啊,而且長大之後,一定也無法忘記這位師長.

 

『窗邊的小荳荳』心有所感

 

我們很容易在孩子的身上套入對與錯的框架,直到孩子做到我們心中想的標準答案時,才會覺得他是個乖孩子.老實講在許多時候,不是與多數人不一樣就是錯,不是沒有照著大人說的去做就是錯,不是沒有答對標準答案就是錯.假使我們屏除了對與錯的標準答案與框架,或許我們才可以真正的看懂孩子與了解孩子.這也是看完『窗邊的小荳荳』後,最讓我得到啟發的事情.

 

只有讓孩子覺得我們是陪伴他、相信他以及賞識他,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,才可以保持信賴與永恆,讓孩子在自信與幸福中慢慢長大.就像吉莉安.林恩與小荳荳一樣。

 

不貼標籤、不預設框架,只有傾聽孩子、了解孩子與看懂孩子,讓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相處,一起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巴氏學園,每個孩子都一定會喜歡的幸福天地.

 

好書參考:博客來網路商店

--  
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  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mewe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