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前在一個因緣際會之下,跟一個14歲的國中生聊了天。

 

我:「你平常都跟爸爸媽媽聊什麼?」

他:「嗯~我跟他們不太講話耶。」

我:「為什麼呢?」

他:「因為爸爸媽媽就很煩啊,什麼都不准、什麼都不可以,然後很囉唆。」

我:「那如果爸爸媽媽跟你說的真的是對你好的建議呢?」

他:「還是不聽。」

我:「為什麼呢?」

他:「反正他們愛講的都是一些大道理,還不都是那些廢話。」

我:「那你覺得爸爸媽媽要用怎麼樣的溝通方式,是你們比較可以接受的?」

他想了一下:「嗯~聽就好了,就像朋友一樣。」

我:「但是父母的責任還是要教孩子,有些好的建議要怎麼跟你們說,你才比較會聽進去呢?」

他又想了一下:「像朋友一樣的講話方式吧。或是透過我的朋友或是哥哥姐姐之類的,這樣比較可以聽的進去。」

我:「那為什麼只要是爸爸媽媽直接跟你講的建議跟道理,就聽不進去呢?」

他看了看天空,緩緩的說:「嗯~不知道耶!就不想聽。」

 

他那大人般的口吻,從依舊稚嫩的臉龐說出來的話,讓我深思了許久。

 

是怎麼樣的原因,讓孩子不再跟爸媽溝通?

是怎麼樣的原因,讓孩子只會覺得爸媽很煩?

是怎麼樣的原因,讓孩子只願意跟朋友分享心事?

 

或許他是特例,還是與我聊天的這位國中生,就是許多爸媽口中的「刺蝟小孩」?那個從聽話乖順的孩子轉變成與爸媽劍拔弩張、渾身是刺的叛逆兒。

 

滿是疑問的我,無法與剛上小學的澤澤直接體驗,於是轉往書中尋求方向。

 

這也是想要分享這本書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?別用過時方法,教出刺蝟少年」的起因。

image  

--

 

當孩子還小的時候,本應在爸媽的羽翼下成長,而等到孩子逐漸長大後,理應還給孩子更多的自主跟選擇,但事實上卻不然。我們都曾年輕過,也都叛逆過,隨著年紀增長,身份從孩子變成了父母。但弔詭的是,換了身份通常也就換了腦袋。

 

看著孩子,我們都忘了年輕時反叛的心,渴望著被接受成為大人的那一刻,反而依然用爸媽的角度去實施高壓的管教方式,用自認為愛孩子的方式去對待孩子,於是乎「刺蝟小孩」開始出現在父母的眼前,也不斷地讓爸媽自我感嘆著「我們怎麼越用心的管教孩子,但孩子卻離我們越遠呢?!」。

 

盧蘇偉老師的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?別用過時方法,教出刺蝟少年」這本書,盡入眼簾的第一句話就深深地打動了我-有刺蝟少年,只有不被父母賞識與了解的孩子」。的確,就如同我常在演講中跟父母們分享的,「要用協助者的角色去引導孩子,而非用監督者的角色去判斷對與錯」,協助者父母,會看到孩子不一樣的面相,進而去賞識跟了解孩子獨特的個性,而非像個法官似地去評判孩子的所有細微,讓孩子插滿渾身的尖刀;以及「與孩子溝通的第一步,就是同理孩子」,同理孩子的改變,同理孩子與父母期望的落差,才會打開心門去接受孩子所有的一切。

 

或許孩子的每個階段,最需要調整的人,可能就是爸媽自己畢竟,如我常講的,每個爸媽都是有了孩子之後,才開始學習怎麼當爸媽的。

 

盧蘇偉老師曾任阪喬法院少年保護官20多年,用多年的經驗,在書中採用了33個或許都發生在你我身旁的真摯故事,告訴我們許多親子關係的真理。從這些似曾相似的故事當中,看到故事主人翁們所發生的衝突,進而了解了親子關係發生衝突的癥結點,再一起找到打開這個癥結點的鑰匙,讓爸媽跟孩子可以敞開心胸,互相了解不同的個性、彼此尊重不同的想法,進而得到更好的親子關係跟家庭氛圍,然後~家中就不會有刺蝟小孩了。

 

「孩子的成長就像一本存摺,你存入什麼,未來你就提領出什麼。」

「爸媽都想把自認為最好的給孩子,卻很少思考是不是她需要或是喜歡的。」

「不管父母的意見是什麼,都感謝他們的關心和愛、親子溝通的門就容易打開!」

「妳的孩子長大了,妳也要跟著長大。」

「親子相處時間的長短不是問題,重點在互動的品質。」

「教育不是生產線,做出統一規格的產品,教育是讓每一個生命都有不同的可能。」

書中有著許多佳句,我看了也點頭如搗蒜。

 

"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?別用過時方法,教出刺蝟少年"這本書~看得很舒服、也很溫馨。沒有高潮迭起,但其實就在你我之中。

 

一本屬於小品,但能讓天下的父母們得到許多啟發的好書~推薦給大家。

--

 

最後用別用過時方法,教出刺蝟少年書中很有意思的一段話送給大家。

了解「放下管教」,用學習的心去看待每一事件的發生,你會很愉悅的享受身為父母的這段美好旅程。」

 

愉悅的享受身為父母的這段美好旅程,這有點難~但很重要喔!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we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