擔心.jpg

 

有次親職成長課程的工作坊,我們討論到:當孩子與同學外出,晚回家卻沒有聯繫,打電話或傳訊息都沒回,該怎麼跟他講呢?

正巧,當場有位20歲上下的工作人員,似乎很了解孩子的回應方式(她說她以前就是這樣跟爸媽回話的),於是,我邀請她假扮是孩子來跟我(爸爸)對話.

首先,我先用許多爸媽常用的說話方式來說.

「為什麼這麼晚回來?」我的說話先帶著質問.
「忘記時間了.」孩子一副不在意的模樣.
「什麼忘記時間!妳自己看,我打給妳幾通了?」
「很多通.」
「為什麼不接也不回?」還是質問.
「就沒注意啊.」
「沒注意.妳做事情總是這樣漫不經心.這幾個禮拜都不准出門.看妳以後會不會注意.」我用批評與處罰來結束這回合.
「吼~為什麼啦!」

「如何?妳的感覺是什麼?」我們先跳脫出來,問問那位工作人員的想法.
「嗯,都是指責與說教,我感到有點不耐煩和生氣了.」她想了一想,說出自己的感受.

 



直接說出擔心的感受

再來,我用另一種的溝通方式來試試看,讓在場的家長們試著聽聽,體會一下感受是什麼.

「孩子啊,發生了什麼事,今天比較晚回來啊?」我用關心的詢問來開頭.
「喔~就忘記時間了.」孩子說.
「那麼~妳跟朋友在做什麼?忙到忘記時間了啊?」再用好奇的問話.
「我們都在聊天啊,聊到沒有注意.」
「都在聊天啊.爸爸給妳打了很多通,還有傳訊息.有看到嗎?」
「嗯..有.」
「看到爸爸的電話,還有訊息時,妳在想什麼?讓妳看到了卻沒有理會呢?」
「嗯,就不想回.」
「了解,謝謝妳跟我說.爸爸只是想要跟妳講,我剛剛好擔心妳.擔心妳到了該回家的時間,卻還沒有回來,不知道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.」我直接把我擔心的感受跟孩子說.
「喔,好.我知道了.」感覺到她的防備心卸下了。
「那~爸爸再問妳,妳說看到了我的來電卻不想回,是因為覺得煩嗎?」我從感受來切入,挖掘她內心深處不想回電話的原因.
「嗯.」
「煩什麼呢?」
「又要被你罵了.」
「爸爸之前有因為同樣的事情罵妳嗎?」
「有.」
「當時很難過嗎?」
「嗯.」她點點頭,眼眶泛淚,這位工作人員應該是想到了自己的過往.
「爸爸跟妳道歉,之前罵了妳.讓妳沒有感受到我的擔心,只有記得了我的責備.爸爸現在不會了.妳願意原諒爸爸嗎?」我先與她的過去和解.和解了過往,接下來的溝通才會順暢.
「好.」
「謝謝妳原諒爸爸.妳之後晚回來了,看到來電,請打個電話給我,不能打,傳訊息也行.讓爸爸安心.太晚了,為免危險,爸爸去接妳.可以嗎?」
「可以.」她點點頭.

別讓孩子只有感受到我們的怒氣

「如何?妳的感覺是什麼?」我們先度跳脫出來.
「很誠懇,有真心的感受到爸爸的關心.會比較願意談下去.」她說.
「當妳跟同學外出,晚回家了.妳也知道晚了,可能要被唸了.妳會希望爸爸用哪一種方式呢?」我問.
「當然是第二種.」她很肯定地說.

我們對孩子的擔心,會產生緊張與焦慮,而緊張與焦慮卻容易用質問、批評與說教的方式來表達.此時,孩子只有感受到我們的怒氣,並沒有感受到我們的擔心.

反倒用,關心的語氣、平穩的情緒、好奇地詢問、提出方法討論.孩子肯定會感受到我們發自內心的擔心,體會到話語之中的誠懇與真心,進而願意討論,並且下次確實做到。

 

----
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

----
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

 


arrow
arrow

    mewe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