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564415_2253108524746652_8427490996060684288_o.jpg

 

某次演講,有位爸爸來問我問題。
「孩子越大怎麼講話越衝,很愛頂嘴,該怎麼跟她說?」
「孩子幾歲呢?」我問。
「六年級,女生。」
「那麼~發生過什麼事情,你是最介意的呢?」
「弟弟做了一些事情,她就大罵弟弟,罵不好聽的話。」爸爸說。
「那你是怎麼跟姊姊說的呢?」
「我就跟她說,弟弟還小,還不懂事,妳是姊姊,應該要好好教他,怎麼還罵他呢!」爸爸描述著他是怎麼講道理的。
「然後呢?姊姊怎麼回?」
「她就說“好”、“知道”。你也懂的,這些回答都是在敷衍我,之後還是一樣。」爸爸無奈的表情。

 

聽完了,我邀請這位爸爸與我角色互換。他當女兒,我當爸爸,試試看除了直接說教之外,還能怎麼說。

 

「女兒啊,怎麼了,剛剛聽到妳罵了弟弟,是在生氣嗎?」我先同理姊姊的生氣。
「對,都是弟弟啦。」
「弟弟做了什麼事情,讓妳這麼生氣啊?」從生氣的情緒當作閘口去了解原因,而非告訴孩子不要生氣。
「他剛剛拿膠水亂塗。」
「喔,他拿膠水亂塗東西喔,難怪妳會生氣。」我理解她的情緒。
「對啊。弄得亂七八糟的。」
「是啊,弟弟這樣真的不對,謝謝妳告訴我原因。」我也指責弟弟並謝謝她願意跟我說。接著,繼續說:「弟弟做了這樣的事情,我能理解妳為何生氣,妳當然可以生氣。不過,妳剛剛說的話不太好聽。爸爸希望你下次生氣了,可以試著用好的說法跟弟弟說。如果妳不知道可以怎麼說,爸爸願意教妳。假設妳有好好的跟弟弟說,他還是這樣,就告訴我,我會去教弟弟的。」
「喔,好。」

 

「爸爸,你覺得你的“好”,是真心回答?還是敷衍我?」角色互換結束,我問問這位爸爸的感受。
「真心願意的。」
「是什麼樣的感受,讓你是真心願意的?」
「我不是被罵,而是被理解的。」這位爸爸說。

 

孩子的行為,往往來至於心中的情緒。如果爸媽只有針對孩子的行為來說教、碎念、講大道理,孩子心中的情緒依然存在,於是就會有種「明明是弟弟不對,為何要罵我?!」、「反正我做什麼都被罵。」這類委屈與更生氣的感受。

 

唯有先讀懂孩子的情緒,透過情緒來問問題,再理解情緒衍生出的行為。孩子才產生出「你懂我為何生氣」的感覺。當這種感覺出現了,我們講出來的道理,孩子才願意聽得進去喔。

 

----
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

----
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

 


arrow
arrow

    mewe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