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-04-02學齡前的孩子不刷牙,該怎麼有效溝通呢?.jpg

 

某次演講,主題是「不打不罵也能教養孩子」,我說道:「孩子不會想到後果,會想到後果的是父母,所以該教的一定要教,不能"算了"!」此時,有位阿嬤舉手了。

「我的孫女都不要刷牙怎麼辦呢?」阿嬤問。
「幾歲?」我說。
「3歲多,快四歲了。」阿嬤回。
「目前都怎麼處理的呢?」我再問。
「她爸爸就很兇啊!想硬把孩子的嘴巴撐開,不張開就是打罵,說『不刷牙就打下去囉!』但是,孩子還是一直逃、一直哭,最後也只能算啦!」阿嬤煩惱的說。

「還有用其他的辦法嗎?」我再問。
「能有什麼辦法呢?」
「我們面對孩子的教養,不能太夠過於兩邊的極端。一邊是極度權威、一邊是完全放任,身為父母,應該要採用中庸之道。而最好的辦法,就是『堅持』!」我說。
「她哭不停啊,能怎麼做?」阿嬤煩惱著說。
「所以『堅持,需要有方法的溝通』。」我說。

面對學齡前孩子的教養狀況,較有效的溝通之道有兩個
1. 把是非題變選擇題
2. 提醒有關連的後果

把是非題變選擇題


『把是非題變選擇題』的技巧在於"目的埋在問題裡"。所以,面對孩子,不要再問「要不要刷牙?」、「你到底什麼時候要刷?」這麼問,反而是在給予孩子否決我們的機會。而是問「妳要自己刷?還是爸爸幫妳刷?」、「你要用公主牙刷刷牙呢?還是佩佩豬牙刷刷牙?」意思是:一定要刷,但是刷的方式可以讓孩子選擇,給予有框架的選擇題,多半學齡前的孩子是很樂意做選擇的。

倘若孩子不選,說「我都不要。」請加上這一句『略帶規定』的話語「若是都不要,就是我幫你選!」多半~孩子就說嘟著嘴說「好啦!我要爸爸幫我刷。」雖然賭氣,但是刷牙的目的辦到了。

提醒有關連的後果


至於『提醒有關連的後果』的方法,重點在於告訴孩子"決定後的後果"。

「因為餅乾、糖果、麵包、飲料等食物,容易讓你蛀牙,所以.......」先講完前因,後果就要接著講下去。「如果你堅持不刷的話,從明天開始,所有容易讓你蛀牙的東西都不准吃!」請記得一定接著說「但是,只要你每天都有好好的刷牙,看情況偶而還是可以吃的喔!」一般孩子在情緒穩定的思索之下,就會選擇好好刷牙這條路,畢竟可以吃到想吃的東西。

倘若孩子依然強硬不刷,『溫柔的堅持』永遠是教養路上最好的武器。從隔天開始絕對要『非常堅持』不讓孩子碰任何餅乾、糖果、麵包與飲料之類的東西.無論是孩子拿著餅乾到我們面前,或是看到我們在吃孩子問:「媽媽,我可以吃嗎?」請務必要給予拒絕「我好想讓你吃喔!但是你昨天沒有刷牙,所以不能吃。」接下來,不管他哭得多大聲、鬧得多激烈,說出口的教養,請一定要堅持做到。

最後,等孩子的哭鬧冷靜下來之後,再跟孩子說:「媽媽晚上睡覺前會再問一次,如果你有好好的刷牙,明天就可以吃囉!」是的,堅持讓孩子一整天都不能吃易蛀牙但他又想吃的食物,如此,他才會深深地記得。

教養的方向


面對教養,不走兩邊的極端,極度權威「不刷就打下去囉!」與完全放任「不想刷算了,牙齒通通蛀光的話,痛的是你。」,而是要實施有效的溝通方式,才既能辦到教養的目的,又能達到雙向對話的中庸之道喔!

 

----

澤爸的書
→《世界愈快.對孩子說話要愈慢
→《陪伴你的力量
→《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

----

歡迎加入澤爸的Facebook粉絲團

 


arrow
arrow

    mewe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